第341章 再加二万(求订阅)(1 / 2)

刘青山看着败下阵来的二爷爷,心中很是难受。

惯子如杀子,这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总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实在想不明白,像二爷爷这样一个明事理的人,怎么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虽然替二爷爷跟二叔感到不值,可是,说句实在话,刘青山作为一个侄子,还是隔代的侄子,不是亲侄子,他是完全没有资格管刘大亮的事情的。

就算有些时候看不过去,也顶多说两句,断然不能掺和其中。

所以,刘青山心想,既然不能掺和二爷爷的家事,那就别掺和,还是谈地的事情好了。

思量之后,刘青山看着刘大亮说道:“大叔,你放心,我不会白要你家的地的,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家在外村有一块水田有五分大,不管是以后建房子还是种植水稻都很好,而且,这块田是我家所有田里最好的一块,每年种植水稻的产量都很高,就在小河边上,不缺水,我用这半亩水田,换你家半亩旱地,你看行不行?”

这对于地地道道靠庄稼过活的农民来说当然是大好事。

旱地虽然也是地,但要跟靠水的良田比起来,还是差一大截的。

旱地只能种一些对水量需求不大的庄稼,而良田的话,只要把控好水口,不管是种旱庄稼还是水庄稼都可以。

而且,这块田还是半亩大的水田,简直是山里少有的良田。

二爷爷动心了。

二叔也动心了。

二爷爷眼睛闪着光,高兴的说道:“青山,这,这不合适吧,这样一来,我们家可就占了你大便宜了。”

“嗨,这有什么。”刘青山朝二爷爷笑道,“都是一家人,别说什么占便宜不占便宜的话。”

二叔也高兴。要知道,老村的那块旱地底部石头多,而且方位高于小溪约莫有三米左右,属于特别干旱的山地,往年也只能种些玉米花生一类。

但因为老村多野兽祸害,种植的花生玉米收成都不好,因此,后来那块地就荒废了。

现在青山提出要用良田换他们家的旱地,这简直是今年开年以来

最值得高兴的事情。

如果真换到了青山家的良田,那家里的水田就多了半亩,种植水稻的话,收成也可以大大提高。

如此一来,每年卖些谷子还能多一笔收入呢。

想到这些,二叔高兴不已,乐得眼睛都快消失了。他笑道:“青山,这事,你跟你爸妈商量过没有啊?拿良田换旱地,这可不是小事。”

刘青山自然知道这不是小事,不过,按照他现在在家里的地位,这点事情还是可以拿主意的。

他断言道:“放心吧,这些事情我就可以做主了,不用我爸妈同意。而且,我爸妈也一直希望能把路修好。”

“那就好。”二叔高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肯定同意换地。”

闻言,刘青山心中大喜,但却没有表露出来,而是看向了刘大亮。

他很清楚,事情最后能不能成,还得看刘大亮的脸色。

然而,尽管是亲戚,可他跟刘大亮有过节,估计刘大亮不会这么容易就让他达成愿望。

果然,他的双目刚刚落在刘大亮脸上,便已看见刘大亮瞪圆的双目中全是不满。他冷哼一声,不屑道:“哼,半亩水田就想换我家半亩屋边地?你想得也太美了。”

“我家那一亩旱地虽然是旱地,可是是屋边地,就在你家房子旁边,如果换给了你,不管种菜还是种别的东西都很方便,你想用外村的半亩水田换半亩你家屋脚的屋边地,你想得可真美。”刘大亮虽然脑子有坑,可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却又精明得很。

他很清楚刘青山非换地不可,所以有恃无恐,觉得自己手中握有筹码,肯定不能轻易答应的。

无论如何,也得让刘青山大出血才行。

谁让这个混蛋曾让他数次难堪呢。

刘大亮见老爹跟兄弟都不说话,便继续说道:“要换地也可以,你把你家外村的三亩水田给我家,我就同意让半亩地给你。”

“什么?”刘青山大叫一声,“三亩水田?”

“对,三亩水田,少一分都不行。”刘大亮说道,“只要你愿意将外村的三亩水田全给我家,我就同意让半亩屋边地给你。”

刘大亮的话让刘二亮听不下去了:“大哥,这是不是太过分了?先不说青山是咱们自己人,就是旁人来寻个方便,也没必要这么狮子大开口吧。青山都已经同意用良田换咱们家的旱地了,你就知足吧。”

“你懂个屁。”刘大亮指着刘二亮的鼻子骂道,“你跟他是兄弟还是跟我是兄弟?你怎么就知道帮着外人说话?”

“青山也不是外人。”刘二亮缩着脖子,嗫嚅道,“青山是自己人。”

“屁。”刘大亮啐了一口,骂道,“你跟他是自己人,那你跟他过去啊,你马上就搬出去,搬到他家去,跟他一起过,让他给你养老送终,以后别想我的孩子再喊你二叔。”

这些话瞬间将刘二亮心中的不平击退了。

尽管心中不平,可每次只要大哥一说这些话,他准是要认怂的。

二爷爷本想劝一劝的,可因为刘大亮总说这些话,也不好开口了,只能锁着眉头,任由刘大亮一个人鬼叫。

等刘大亮将刘二亮骂了一番狗血淋头之后,又才朝刘青山说道:“反正,话我已经说了,三亩水田换半亩屋边地,你同意就换,不同意拉倒。”

刘青山拧着眉头,十分为难。

本来,用半亩良田换半亩旱地就已经是很吃亏的事情了,可没想到,刘大亮这个人如此贪得无厌,居然想要三亩良田来换半亩旱地。

别说他家也就三四亩良田,就是有十亩良田,也不可能拿三亩良田去换半亩旱地。

要知道,田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没有哪个农民愿意把自己的田地让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