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八这天,便是村民们开始忙活年糕的日子。
家家户户的男人在这个时候,都会成为家里的宝贝。
因为不管是做油冒糍这样简单的糍粑,还是做粿条这样复杂的糕点,都需要男人和面。
山里的女人力气虽然也大,可再大,也大不过男人。
而且,这揉糯米粉团是个技术活,太年轻的人,像刘青山这样还没持过家的,显然不大懂,做起来肯定要挨边上指导的长辈一顿数落,那干脆不做。
太老的也不行,毕竟年龄大了,力气也会有所下降。
所以,三十岁到五十岁的中年男子最为合适,不仅有力气,也有经验。
一大早上,把面粉准备好之后,其余的芝麻配料、果饼引之类的准备好了,就开始和面。
和面之前先把外套脱了,洗干净双手,便要开始揉粉团了。
竹扁子里小山似的糯米粉,顶端被大汤勺按出一火山口般的凹陷,然后再用大汤勺将一勺勺滚烫的糖糍粑(果饼引)舀进去,估摸差不多了,就得趁热揉粉团。
干粉和糖糍粑几经揉搓之后,便你我不分了。
粉团揉好后,接下来就是女人大展身手的时候。
宽敞的屋内,盘粿条的竹扁子,撒芝麻的竹扁子,装粿条的竹扁子一字排开把房屋占得满当当的。
先是揉粉团,接着再用一条长长的擀面杖把粉团擀到薄厚合适的程度。擀好粉饼后,接下来就是一项很考验技术的活——剪粿饼。
粿条每根要剪得大小一致,做好的粿条才会粗细均匀。
剪好粿饼,就可以摆造型了。一根细长的粿条,慢慢地盘绕,盘好的粿条似瑶族板鞋的形状。粿条一搬都是左四根,右四根,一共八根。‘八’有‘发’的寓意,很是吉利,跟新年也十分应景。
下一道提味工序,一定不能少,那就是撒芝麻。粿条上撒的一般都是白芝麻。盘好的粿条一起放到铺满芝麻的竹扁子里,运用手臂的力道不停地晃动,让它们自己相爱相粘,直到粿条上均匀地沾满芝麻才行。
至此,这粿条就算是完成了一半。
之后,粿条还得下油锅里炸。
这炸粿条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火候的大小和时间长短是粿条松脆的关键。粗细均匀的粿盘没入油锅后,用筷子不断地搅动,让它们根根分明。等到芝麻的颜色由白色渐渐变金黄,而粿条由白变得金灿灿还冒出‘滋滋’声的似乎,粿条便可以出锅了。
炸油冒糍跟炸粿条先后顺序无所谓,反正都是同一锅油。
不过,刘远河看着儿子买回来的两大桶油,心里很高兴,脸上也喜滋滋的:“今年总算不用省着油来炸了,以前炸这些东西都不敢下油,怕浪费了,油一少,就只能一点一点炸,炸到半夜都炸不好。哈哈,今年油这么多,那我一次就可以炸好多了,没两个小时肯定能炸好。”
“爸,你别心疼油,这油不贵的。”刘青山道,“这油一大桶也就五十块钱不到,两桶油都没有一百块钱呢。”
“是嘛?那也好贵了,百来块钱呢,就为了炸个糍粑。”刘远河嘴上虽然说贵,可心里还是乐呵呵的。
今年可算不用在油锅旁边熬大半天了。
以前家里没钱,每次过年炸糍粑,为了节约油,都会只往锅里放入少量的油,每次只能炸几个糍粑,如此一来,就要炸大半天才能把糍粑炸好,既费时间,又费精神,很是辛苦。
到了今年,这事情总算得到了改善,原本他只是叫儿子买一桶油就行了,可谁知道,他竟然买了两桶呢。
刘远河心里高兴不已,炸起糍粑来也十分得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