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颤抖吧,特斯拉(二合一)(2 / 2)

第四件事,同意沈铁出去董事长的职务,保留沈铁总经理一职,陈椰出任执行董事一职,4s店的销售顾问张温柔出任董事助理。

陈椰说道:“起源集团会给南马集团一年的过渡期,这一年内的,我希望大家能够积极表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积极为公司建言献策。一年之后,公司会对人员进行大幅度调整,那些不适合在公司的,那就不好意思了。”

陈椰说话很直接,没有给大家一点面子!

因为她代表的是起源集团。

一年的过渡期让人心浮动的南马集团员工松口气,大家也可以为自己的未来打算。

愿意离职的,现在可以找下家的,不愿意离职的,就请好好工作,以前的走关系行不通了。

在南马集团中,最幸运的要数4s店的销售顾问张温柔。

得到了升职的消息,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从销售顾问变成了执行董事的贴身助理,提高的不仅仅是待遇,还有职务!

她从朋友以及网上得知,陈椰是起源集团的二三号人物,是老板最亲近的人之一,能够成为她的助理,只要好好干,前途无量啊!

最让张温柔难以置信的但是,那天自己接待的客户居然是起源集团的老板!

周潇那天来买车是其次,最主要的居然是

4s的经理当众宣布了这个消息,他说道:“张温柔的工作态度就预示着人家就要高升!不要因为咱们的车不好卖,利润低就有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心态,你们既然做到了这个工作,就要认真对待,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是混日子的人!”

经理马上对张温柔露出笑容,说道:“温柔啊!你以后要多多关照我们啊!”

张温柔不好意思了。

……

张志阳接到周潇的消息后从埃塞国赶了回来。

埃塞国的项目基本上安排完,张志阳也得以脱身。

在海省,周潇和张志阳见面。

周潇给张志阳的任务就是开发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目前都是使用的电能,但是目前的弊端显而易见。”

周潇说道:“第一个是电池技术不算很过关,比较容易衰减,就算是特斯拉的电池,在一两年之后也会衰减,导致续航里程不足。”

“第二个就是充电问题,目前很多大城市都设立了充电桩,但是依旧还不如加油那么方便,就算是快充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第三个就是续航的问题,大部分新能源车的续航还不到400公里,国产新能源车更是以200公里以内居多,这导致大量新能源车根本就没有办法出远门。”

周潇对张志阳说道:“现在实验室有一个初步的方案,就是用微生物能源电池作为能量源,在补充微生物的能量上想办法,但是有两个比较难的地方你需要的认真考虑下。”

“一个是补充能量的形式,使用能量块,还是用能量液?”

“一个是能考量的量产问题,如果我们的新能源车能够占有大量的市场,那么我们的能量块或者是能量液的产量是否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价格是否能够比汽油或者是现在的电力资源更便宜?”

周潇最后说道:“技术方面我们已经比较成熟了,现在就看怎么利用和优化这样的技术了。志阳,海省目前是起源集团布局第二多的城市,我希望你能够把手里的牌打好。”

“现在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是特斯拉,我希望能够告诉特斯拉,它的车就是垃圾!”

张志阳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也理解周潇对自己的信任。

他说道:“老板你就放心吧!我一定会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

周潇相信张志阳团队的能力,也相信把这个任务交给张志阳绝对没有问题。

海省的南马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立项,由张志阳挂帅。

在汽车市场,有一件事是南马集团和周潇没有预料到的。

南马集团的汽车在这几天居然脱

销了!

除了第一款比较像老年人开电动车以外,s5和s8的销量飙升!

在自媒体上,各大测试两款车的视频也多了起来。

一直不温不火的南马汽车,居然成为了消费者的宠儿,还一举成为了国产汽车销售的前五名。

这几天卖出的车,比南马集团上个月一个月卖出去的车还要多。

这得益于起源集团对南马集团的收购,更得益于陈椰的改革!

其实比起其他国产,南马汽车的质量也不算差,缺少的就是宣传和品牌认知度。

起源集团收购南马集团,这就是对南马汽车最好的宣传。

品牌呢?

陈椰直接把南马集团的标志换了,新设计的车标是一片树叶。

这也预示着起源集团未来的野心——树叶,绿色,新能源!

还别说,消费者还真的愿意为新的车标买单。

“哇!起源集团入主就是不一样,新车标好好看!”

“有了起源集团收购,南马汽车成为豪车是早晚的事吧!”

“价格也不贵啊!有起源集团在售后我绝对放心,赶紧买一辆。”

看到飙升的销量,南马集团的员工们也干劲十足!

大家第一次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

沪市,特斯拉夏国总部。

关于起源集团收购南马集团的消息以及全部的情报资料已经收集到位。

特斯拉夏国总部不敢怠慢,赶紧将消息传递给米国。

特斯拉创始人及ceo马斯看到该消息后,压力非常大。

米国很多企业家看不起夏国企业,对起源集团也没有正确的认知。

但是马斯不一样,他在夏国有产业,经常去夏国出差,太清楚起源集团的强大和可怕。

这一次,特斯拉将怎样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