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第五十六章 炸了锅(1 / 2)

大国医 春溪笛晓 3329 字 26天前

陆则发完微博, 收起了手机, 跟老阎去忙碌。

今天早上手术室排了场心脏移植手术,心脏的者不是本地人, 昨天晚上出意外抢救无效,生前早已做过器官捐赠登基。

走完捐赠程序后,他的心脏被人连夜从外地加急一路绿灯送过来, 患者这边也提前做好了术前准备, 只等着心脏到达后争分夺秒地完成移植。

心脏移植手术至少需要持续五个小时以上,陆则吃得很饱,补充够了足够的体力。

陆则虽然没有上场经验, 但他参加过动物器官移植培训项目。主刀当然不可能, 主要的活都由两位执政医师负责,陆则只够资格在旁边打个杂。

老阎这个主心骨一到位,术前会议迅速开了起来,先是医师工作分配, 陆则被安排负责管控体外循环。

人没了心脏、全身缺了供能, 活下去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体外循环术发明之前, 想要移植心脏基本不可能。

所谓的体外循环其实就是利用人工心肺机暂时代替人体心肺的作用, 给手术争取足够多的手术时间。

最初想出这个办法的人是外科医生李拉海,当时没有人工心肺机, 他用的是交叉循环,也就是让患者暂时“共用”志愿者的心肺,直至移植手术完成才重新用回自己的心肺循环系统。

他用这种大胆而惊世骇俗的方法, 和愿意给患者“借用”自己心肺的志愿者们一起救活了许多走到了绝境的心脏病患者。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人工心肺机逐渐成熟,外科医生们已经可以从容不迫地完成这种伟大而危险的手术——把亡者健康的心脏移植到有需要的人的身体里,同时延续两个人的生命。

不幸的是,今天的手术似乎有个不太好的开端。

本来一切都已经准备停妥,结果在进行麻醉诱导之前患者突发心脏骤停,情况垂危。

老阎得留着精力完成心脏移植,陆则在他的指挥下对患者进行紧急施救。

所有人都祈祷病人情况不要恶化,千万不能浪费了这颗来之不易的心脏供体。

好在病人情况很快好转,各项体征也符合手术要求,麻醉医师抓紧时间对病人进行全麻。

陆则施救完,体力消耗了不少,但还是认认真真去做术前准备。

整个手术室很快忙碌起来,调度人手的调度人手,检查器械的检查器械,那颗远道而来的心脏也被慎重地送入手术室中,一会将由三个护士配合着将它送到手术台上,替换掉病人那颗快要支撑不住的心脏。

麻醉完成之后,漫长的移植手术开始了。

陆则按着术前的安排认认真真地管控着体外循环。

先是取出病人的心脏。

为了让供体心脏顺利移植,这个过程也需要十分谨慎小心。

在这个过程中,病人的生命暂时交给了人工心肺机。

陆则要时刻关注各项指标,听从老阎的指示及时放血、还血、放血、还血,每次的数值都必须精确到毫升。

到中午三点多,手术终于圆满完成。

老阎一如既往地板着张脸走出手术室。

家属们紧张地围上来,见老阎神情严肃,整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担忧地追问“医生,我儿子怎么样?手术成功吗?”

老阎言简意赅“手术顺利,病人大约十个小时后会苏醒。”

家属们提起来的心放了回去,顾不得埋怨老阎表情太误导人,一个劲地围着老阎说感谢的话。

这位患者才十八岁,人生才刚刚开始,要是手术不成功,他的生命也许还没盛放就凋谢了。

从家属们的衣着来看,他们家的经济条件不算特别好,若非运气好还真可能等不到这个供体出现人就没了!

对于在手术台上忙碌了将近八个小时的医护人员们,家属自然是千感激万感激,眼泪都高兴地落了下来。

手术虽然做完了,术后却还得持续观察是否发生排斥、出血、感染等等状况,老阎把事情安排完了,带着陆则他们去吃午饭。

哪怕已经错过饭点,饭还是要吃的,一天又不止一场手术,总得补充体力才行。

下一场手术还没排上来,简单地对付完迟来的午饭后每个人都抓紧时间休息一下,补充一下消耗掉太多的精力。

陆则也找了个地方眯了一会,到下一场手术开始才再次忙碌起来。

晚上老阎值夜班,陆则自然也跟着值夜。心胸外科晚上不接诊,只需要应付一下病人的突发情况或者急诊那边的会诊要求,倒也不算忙碌。

晚上十二点多,早上那场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家属呼叫医生,老阎正忙着,让陆则过去看一下。

陆则赶到病房,病人家属紧张地追问“快十个小时了,我们家小君怎么还没醒啊?”

一般来说心脏移植患者术后十个小时会苏醒,不过十个小时并不是准确时间,按照患者个人情况不同,有可能早一点有可能晚一点。

对上家属们急切的目光,陆则没有不耐烦,走进监护室给患者做了简单的检查。确定患者各项体征正常后,陆则走出去摘下口罩对患者家属说“放心吧,很快就会醒了。”

仿佛是为了印证陆则的话,原本紧闭着眼的患者眼睫轻轻颤了颤,随后缓缓地张开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