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同众位姑娘正听戏听地入神, 就见一穿红袄扎红绳的丫鬟捧了个铜胎掐丝五福珐琅碗进来, 先祝了一声寿, 后脆生生地喊道:
“林姑娘, 这是老太太特意吩咐后厨房做的, 叫做‘延生龙福面’。据说有滋阴润燥、调和脾胃之效呢。”
黛玉笑着道:“那就放在我面前吧。”
紫鹃听了忙上前去搭一把手,接过那碗长寿面, 放在了黛玉跟前。一旁的婆子极有眼色地递上两根镶金嵌玉的乌木筷子来。
这“延生龙福面”即是平常人们所说的长寿面,乃是取上好的猪大排熬汤,直至骨汤香浓, 后加入茶树菇、菠菜、陈皮、白芷等食材,调味去腥、精心熬制。
黛玉吃了一口后, 用帕子压了压嘴角,转头对紫鹃道:“果然极鲜美, 紫鹃, 赏。”
紫鹃浅浅福身领命而去, 自内室拿了装金银锞子的荷包出来,下阶亲自赏给了那丫鬟。
待一折《桃花扇》唱完后, 黛玉将戏本子推到了宝钗手边, 她道:“宝姐姐也点上一出吧。”
宝钗摇了摇头推让道:“今日是妹妹你的生辰, 还是点你自个喜欢的戏来看吧。”
黛玉却抿嘴笑着道:“姐姐怎么同我这般见外。”
还是探春拿了戏本子道:“我来点吧,我点的戏,保证你们都不曾听过。”只见她翻了整本才终在一处小角落上找到了。
“我要点的,乃是《连环计》。”
惜春捧着脸好奇道:“连环计是个什么东西”
宝钗道:“这出戏我却有所耳闻,讲的可是王司徒、吕布同貂蝉的故事貂蝉甘愿为司徒义女, 凤仪亭一见吕布倾心,后更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诛杀董贼、官拜温侯,还江山一片安宁。”
“千古凤仪成绝剧,连环妙计巧周旋,说的就是此剧了。”
探春笑道:“宝姐姐真是无书不知,只是我原是想卖个关子,如今叫姐姐戳破,却是不美。宝姐姐……还当满饮此杯!”说着,她便起身斟了一杯酒要宝钗喝。
宝钗推辞不过就端了酒盏饮下,一时两颊绯红,她道:“你们瞧瞧,我不过点出戏文的大概,她就逮着机会要灌我酒。”
迎春道:“她啊……如今是说不得,我们且看戏吧。”
探春上前玩笑道:“姐姐可是还要再饮一盏”说着将酒杯递到宝钗唇边,被后者避开。
宝钗拉住了探春的手腕道:“还是正经看妹妹点的戏吧,如此精挑细选,辞藻曲调定是不错的。”
只见台上扮温侯的小戏子身着白裳绣三爪龙纹的戏服,背上插四根令旗,头上另有两根长长的凤翎子,双手端袍在台上那么走一遭,真是好不威风。
小旦貂蝉则是一身桃红色小圆立领绣花对襟,外加一枝子花纹样霞帔,正朱唇微启唱道:“哀哉,汉室将倾,非人力可挽。”
她挽了个花,莲步轻移,同吕布一人站在戏台一端,又接着唱道:“吁嗟炎汉兮末运否,奸臣弄权兮干戈起。吕布骁勇兮为爪牙,虎牢一战兮众皆靡……”
众人听她竟要舍身饲虎,入董贼的太师府施展连环计不由得感叹道:“果真乃奇女子。”
黛玉亦道:“古往今来多将绝色女子视作红颜祸水,不曾想九州崩裂、社稷将倾之时,这些个柔弱女子竟也铁骨铮铮,不比男儿逊色多少。”
“貂蝉敢舍身入相府,借吕布之力刺杀董卓,除去汉室心头大患;李香君宁赴死也不愿委身嫁给漕抚田仰,血溅桃花扇,始终忠于自己的国家民族。”
她缓缓道:“这……两出,都是好戏。紫鹃,赏。”
紫鹃领命捧了一大把铜线来,让内院闲着看戏的小丫鬟们抓了几把撒上戏台,霎时间只闻铜钱撞地所发出的“咚咚”脆响,一旁看着的戏班子班主那是喜笑颜开,不住地躬身作揖谢恩。
探春见黛玉神色微戚,悄声安慰道:“林姐姐,那些情节都是戏文里写的,当不得真,为这些个伤心,这戏看的可就是不值当了。”
宝钗也道:“如今海清河晏、八方来朝,吏治一片清明,已不是汉末群雄逐鹿的乱状了。”
一折戏终,迎春又点了出《白袍记》,说的乃是高丽之战,唐朝名将薛仁贵救唐太宗于危难之中的故事,皆大欢喜的结局逗乐了众人,方一扫适才颓唐的气氛。
众人用了饭又看完了戏,已是日头西垂,橙红色的余晖透过薄薄云絮洒在庭院内,直暖地叫万物都化了开来。
探春犯了困意,侧身悄悄打了个哈气,又给贴身丫鬟侍书一个眼色,侍书便心领神会地取来旧日探春作的两件针线活——其中一件乃是一方用心绣的帕子,上头两只蓝身白腹、凹尾短喙的雨燕栩栩如生。
迎春同宝钗送上的生日之仪也俱是绣品,宝钗的要更为出奇精致些,乃是一枚绣了八宝吉祥纹的香囊;惜春则是一张精心绘制的春日踏青图,颇有些“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味道在。
待散了席,众人皆回了自己的院子,独晴雯不曾离开,站在下首倒似有话要说。
黛玉见状忆起宝玉旧日“写信”之语,便把她招上前来问何事。
晴雯道:“姑娘,昨日二爷来了家信,随行的小厮却托内院侍候嘴又严的婆子私下给我送来一木盒并一封二爷亲笔写的短信,说是让我把这木盒交给姑娘呢。”说着,她将木盒小心地递了上来。
黛玉接过一瞧,却是一嵌白玉木雕首饰盒,上头的锁扣刻成梅花纹饰,轻轻一拨弄,便打开了:里头摆着一件玉石雕的点翠海棠花纹头花,流光溢彩、不似凡品。
身旁的紫鹃抬眼瞧见了也是倒吸一口气,她小声道:“姑娘……”</p>
首饰下另压了一张巴掌大的淡绿色花笺,镌着游鱼戏莲纹,黛玉小心抽出,上头却是写着“不日华诞,遥叩芳辰”八个字,再无多余。